“一乡一法庭”是以法院为主导,以人民陪审员为主体,在原有的中心法庭之外,新设立乡镇人民法庭,将基层矛盾纠纷在法院正式立案前进行调解,对调解不成的纠纷,再回转法院立案审判的工作机制。在构建具有唐县特色的“一乡一法庭”工作机制中。唐县人民法院王京法庭的诉前调解成功率一直在全院名列前茅,面对纷繁复杂、家长里短的民事纠纷,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?
走进法庭的办公室,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案卷,刚刚结束庭审的王京法庭庭长安彦生喝了一口水,笑着说道“其实我们也没什么“诀窍”,就是总结了五个“三字诀”,诉前调解时将这些经验排列组合,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”。
一盘棋
王京法庭共有四名工作人员:一名庭长(法官),一名法官助理,一名书记员,一名驻庭调解员。四人分工合作,各司其责。庭长负责法庭的全面工作、案件的诉前调解及审判工作,法官助理在法官的指导下做好审查诉讼材料、庭前交换证据、草拟法律文书等,书记员主要做好庭审记录、案卷归档等工作,驻庭调解员则协助法庭做好诉前调解工作。在工作中,安彦生法官既是法庭的“掌舵人”,也是同事们的“好师傅”。他尽心竭力帮助法官助理提高专业能力,将几十年来积累的宝贵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法官助理。在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,王京镇法庭的诉前调解水平和审判质量得到最优化。每调解成功一个案件,四人分工将立案需要的资料迅速准备齐全,当天移送立案庭,做到了当天立案当天结案,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累,提高了当事人的司法获得感、满意度。
讲尺度
安彦生说道,“裁缝做衣服时用尺子裁量,这是他们的尺度;我办案时,用法律来衡量,这是我身为法官的尺度。”多年来,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。
2020年5月28日,张某某申请调解与赵某的民间借贷纠纷。收到申请后,安彦生法官和调解员立即与张某某取得联系,得知赵某欠张某某20000元,张某某多次催要,赵某一直推脱不给。经过多次调解,二人对偿还借款本金达成了一致,但此时调解员发现该案约定的利息为月息3分,超过了法律支持的最高利息月息2分,但申请人坚决要求赵某按月息3分偿还利息,安彦生法官认为,办案不能仅追求案结事了,还要掌握好裁判尺度,坚守法律原则,确保案件经得起检验,他向申请人就民间借贷利息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,告知申请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,但必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。通过安彦生法官深入浅出的阐释,申请人认识到维护自身权益必须在法律框架内。最终,二人按月息2分达成了调解协议。
同理心
民事纠纷里,很大一部分是婚姻纠纷、邻里纠纷、劳务合同纠纷等,这些事情看似不大,但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。安彦生认为: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,在感情上接近当事人,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用春风化雨的温暖感染当事人,赢得当事人的信任,这对做好调解工作至关重要。
2020年3月,王京法庭收到了乔某某诉王某某劳务合同纠纷的诉前调解申请,乔某某在王某某承包的工地提供劳务后王某某拖欠乔某某64800元劳务费未给付,乔某某多次催要,王某某总是推脱。安彦生积极争取乡镇、村委会的支持,辗转联系到王某某。王某某以没赚到钱为由,拒绝支付拖欠工资。安彦生给王某某倒了杯热水,对王某某严肃地说,“假如你是打工的,包工头称自己没赚到钱,不能给你开工资,你同意吗?你的一家老小如果依靠你的工资生活,你该怎么办呢?”。王某某低头陷入沉思,而后坦言自己由于疫情误工,资金回笼受到影响,短期内无法给付完劳务费,乔某某诉至法院,自己心有不满才说出坚决不给钱这样的话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安彦生和调解员分析,如果该案进入诉讼程序判决完毕,也很难执行到位。于是,他们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,协商采取分期给付的方式偿还,这样既能有效保护申请人的权利,又照顾到了被申请人的实际困难,双方均欣然同意,最终该案成功调解。
花时间
做好调解工作要有耐心,要肯花时间,对当事人一遍又一遍解释法律法规,反反复复沟通协商。王京法庭案多人少,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内,他们兢兢业业,履职尽责;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,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熬夜研读案卷的身影,利用休息时间接待当事人也是常事。
2020年1月初,王京法庭收到了乔某诉杨某某离婚纠纷的调解申请。得知双方均在工厂工作,如果上班时间来法庭需要向厂里请假,而请假会被扣发工资。在和当事人沟通时了解到,双方家庭本就不富裕,扣发工资会加重生活负担,本着司法为民的原则,安彦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,连续几天在下班后接待双方当事人,做调解工作,晚上九点多才在夜幕中从偏僻的法庭驱车赶回县城的家,每天到家时都疲惫不已。原本矛盾重重的双方当事人,看到安彦生为了自己家庭和谐连续几天加班作调解工作,奔波忙碌,深受感动,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,和好如初。
讲方法
在法庭,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当事人,接待不同的当事人,这就要求法官要灵活应变,因势利导。2019年10月,杨某某申请调解与邸某某的买卖合同纠纷。邸某某欠杨某某石英砂款10000元,杨某某多次催要未果,得到这一情况后,安彦生和调解员一同找到邸某某所在村的特约调解员,侧面了解邸某某的家庭情况,得知邸某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,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,安彦生敏锐察觉到,这或许可以成为案件的突破口。安彦生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对其进行了普法教育,劝其不要为了10000元让自己变成“老赖”,这样不仅影响到个人征信也会对孩子上学、就业造成不利影响。经过长达四个小时的耐心劝解,原本态度不配合的邸某某明白了利害关系后,遂即与杨某某达成了调解协议,该案得以成功化解。
在疫情防控期间,王京法庭“调解”不打烊,利用乡镇法庭地缘优势,依托当地乡党委、乡政府,寻求乡镇司法所及村委会的支持,充分发挥特约调解员地头熟,人脉广的优势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分批次接待等方式,助力复工复产,成功调解了14件务工农民欠薪案。
2020年3月中旬,刘某等14位农民工将诉前调解申请交到了王京法庭,均称自己2018年受雇于长古城镇大庄子村王某某,为阜平县某易地搬迁房建设工程施工,时至今日,王某某未将工资款给付完毕,期间多次讨要,王某某均以各种理由拒绝给付。由于案件涉及到的农民工人数较多,大家情绪激动,多次扬言要进京信访。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化,进而影响社会稳定,调解法官接到调解申请后,便立即召集驻庭调解员,对案情专题研究,制定调解方案。调解法官及调解员首先与乡镇、村干部取得联系,争取他们的支持,稳控好14位农民工。彼时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,法官遂决定通过电话、微信、线上调解平台等方式开展调解工作。分别与14位申请人及被申请人王某某取得联系,详细了解了案情。起初王某某态度坚决,拒绝接受调解,扬言自己没钱,坚决不给付,调解工作遇到了阻碍。调解法官与调解员另辟蹊径,联系到王某某所在村的特约调解员,充分发挥特约调解员驻村的优势,旁敲侧击,与其反复沟通,王某某态度终于得以缓解。调解人员抓住时机,从情理、法理等角度抽丝剥茧地分析,劝告王某某主动履行法律义务,向其阐明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。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,王某某最终同意现场给付李某某等8人工资款,对刘某等6人的工资款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偿还。王京法庭通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,将该系列案成功化解,消除了疫情期间的信访隐患,稳定了当地社会秩序。
法理融合促调解,排难止纷息讼争。以王京法庭为代表,唐县人民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不断探索完善 “一乡一法庭”调解审判机制,“一乡一法庭”在化解民间矛盾、缓解一线审判执行压力、构建辖区和谐稳定、彰显司法为民宗旨方面已显成效。今年以来,唐县人民法院登记民间纠纷案件571件,已处理完毕561件, “小法庭”正在基层发挥着维护稳定和服务群众的大作用。